静物色彩的构图原理

更新时间:2015-10-10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现今高考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技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高中美术特色班教学中碰到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对构图这一过程的理解,好多还处于盲目状态。在本文中笔者就浅谈一下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构图问题。 [关键词]构图的认识、概念、目的、重要性、第一印象、原则、方法、要点、样式、训练、综合能力。 [正文]在平时的教学和模拟考中,我发现一个非常多见的现象,好多学生在开始画一张作业时,面对对象根本就不多加考虑,随随便便就开始了,结果经常画到中途才发现构图不好而大面积修改浪费时间,更有甚者半途而费,这样的学生大部分是中等基础和比较差的学生,而基础好的学生也会偶尔发生,一旦发现甚至没办法挽回。我们知道平时养成的习惯,在考场中也会因习惯而发生意外,且每年考生的试卷中由于构图问题而得不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而普遍存在,尤其对于基础中等和比较差的学生要想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此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构图的认识不够、对构图的含义、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不够认识和理解。同时我还发现平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对绘画概念不完整的认识,即一提到素描、思想意识里便全是局部刻画、体积感、空间感、质感、等技法之类,而提到色彩则是漂亮颜色、体积塑造、笔法笔触等等。可见学生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法而轻基础(构图、比例、结构、明暗、透视)多感性而少理性知识!而美术高考大纲里无论对素描、色彩应试都明确要求构图要完整舒适饱满,轻重得当,主体突出,同时这也是试卷完整性的一个首要因素。 构图的概念: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作者者的表现意图。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的目的: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在我们平时训练和考试当中所面对的石膏像及人物、静物组合时主要任务是根据视角安排位置和比例的关系以及适当的灵活变动用运。 构图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绘画中又有 "展纸作画章法第一" 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可见构图对于画面的重要性。 高考美术试卷的评定与一般美术教学作业评分过程不太一样。高考试卷数量多、水平悬殊;工作量大、时间紧、评委劳累。每张试卷在评委面前只能停留几秒钟,不可能放在远处反复斟酌。评分多采用划分分数段形式。所以,试卷大效果(第一印象)对于成绩的高低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而第一印象则是大效果、自然 包括构图,不了解这一点,很难取得优异成绩。 考生要在四开铅画纸上用三个小时完成一个写生或默写,并非易事。从历年高考美术专业招生考试的卷面情况看,除部分优秀者外,一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构图问题则是首要问题和普遍问题。画面构图不当,或画得过大,甚至把对象某些部分挤出了画面;或画得过小,空白过多,主体不突出;或画得过偏,左右失去平衡;或画得过高,顶天不着地;或画得过低,沉地不着天。这些毛病都会损害画面效果和成绩的提高。 下面就简单谈谈高考美术的构图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构图训练。 构图的两个原则 (1)"完整"要求画面饱满、舒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一些考生往往容易把物体对象画的太大或太小;过于集中或过于松散。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失去了构图的意义。 (2)"变化统一"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手段。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因为这将令人感到非常乏味和沉闷。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懂得这一规则,会使我们的构图千变万化,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构图原则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同时在构图中还要注意三个要点 (1)画面主体图形的位置。主要部分置于画面中心,将对象整体与边框距离处理得当。同学们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1∶0.618的比例分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交位置,这四个位置即是接近画面中心的"构图中心点"。我们可以将写生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满意的构图形式(见下图)。 (2)非主体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体图形的关系。画面的主体中心确定之后,就要考虑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的定位。主体物可以是一件较大的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组合物;次要物体一般在面积上应小于主体物;而陪衬和点缀物的单体面积则应更小一些;衬布的选择与安排应考虑画面的色调联系;画面物体的组织与安排,有了主次、大小变化就能使我们较容易地制造丰富的对比和变化。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 一般来讲人物头像类构图的应用相对简单,而静物、风景类构图的应用则相对复杂一些。考生需要对此进行专题学习和训练,认真掌握好它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其表现原则和样式类型。 在平时的训练中老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构图形式解度和欣赏来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作业的形式有意识、有针对性让学生进行学习训练,以达到从思想意识和理论认识两方面加深重视程度和理解认识、如何在画面中取景、以何种视角来确立画面;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摆静物、训练组织物体的能力。因为在日常的静物写生训练中,大量的时间是需要考生独立完成写生练习的,所以对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不仅体现在画面中,而且还直接反映在对写生对象的摆设和组织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考生应培养自己的应变组织能力,因为如果是在写生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是已确定的内容,而考生的考位是随机和偶然的,这就要求考生能在面对对象的任何角度熟练、合理地组织画面的构图,使它符合构图原则,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样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同学可以下面自己找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美术高考是测试考生的综合绘画能力,而不是单方面的技法测试,学生再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光光要重视技法训练,更要重视基础性的训练,只有扎实掌握了全面知识与技能,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用 1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