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所有相机型号

更新时间:2016-09-29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1:徕茨工厂从1924年开始就在“原型徕卡”的基础上制造出A型徕卡(也称为徕卡I型,见图),A型徕卡装有50毫米焦距。F3.5口径的爱尔玛(Elmal)镜头。镜头固定在机身上,不能更换;机身也没有测距装置,拍照时要目测距离对焦。A型徕卡只生产了一年,至1926年B型徕卡就取代了它。 2: B型待卡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康班镜间快门(compur Shutter)代替了焦点平面快门,快门速度由1秒到1/300秒。这是徕卡历史上唯一的一款装有镜间快门的型号,后来被相机收藏家称为“康班徕卡”。B型徕卡的生产维持了5年,共制造了约1500台。1930年C型徕卡问世。C型徕卡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是:镜头不再固定在机身上,而是可以更换。与之相配套的35毫米焦距、F3.5的爱尔玛广角镜头和135毫米焦距、F4.5的爱尔玛长焦距镜头也同时问世。A、B、C型徕卡,作为徕卡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统称为徕卡I型。   从1914年到1923年,“原型徕卡”共制造了31台,机身编号从100号开始。而在1924-1925年间,徕茨工厂在典型的德国理念指导下生产,小心谨慎,制造了800多台A型徕卡,机身编号达到1000。徕卡(Leica)这个名字,是从徕兹Leitz和相机camera两组英文词的字头组合而成(Lei-Ca)。最初,也曾按读音组成“LECA”(勒卡),但由于与法国克待乌斯公司制造、在1924年推出的使用35毫米无齿孔胶卷的“EKA(爱卡)”相机发音易混淆,就改为“Leica”(徕卡)。因此,相机的起名比制造相机晚。尽管相机的牌子确定为“徕卡”,但一直都没有将牌子刻在相机上。直到1932年出的徕卡II型双取景器相机才刻上这个名字。而此前相机上的名字是“厄恩斯特・标茨威兹勒”(ERNST LEITZ WETZLER),以及字母“D R.P.”(Deutsche Reichs Patent的缩写,意为“德国专利”)。   “徕卡”不仅代表一种新的相机型号,它也是当时第一套摄影系统(包括相机放大机和放映机)的名称。80多年来,徕卡相机的发展显示出世界相机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此同时,许多摄影师用徕卡相机记录下人类生活中的无数重要瞬间和平凡人生。因此,徕卡相机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类摄影历史的发展,也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徕卡一款划时代意义的135相机诞生,它就是徕卡M3。自M3后,徕卡相继推出的M2、M4、M4-2、M4-P、M6以及M6 TTL几乎都是依循1954年时的基本设计理念演变改进而来。而且M3的出现也奠定了徕卡在连动测距相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M3超脱了原本徕卡螺口相机设计,变得更完美、更精密,在机械和光学性能各方面都有重大改进。作为第一款抽力式相机,M3大大提高了更换镜头的速度,使得摄影师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拍摄速度,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镜头螺口的损坏率。同时M3还首次采用可自动出现相应框线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而只用一个旋转按钮控制所有快门速度包括B门的设计理念被后来的不少机械相机制造商认可并且沿用至今,成为徕卡机械相机一大特色。  徕卡M6被不少徕卡迷认为是仅次于M3的经典机型。不仅是因为它是徕卡M系列中唯一一款全钛机身的的相机,同时还被誉为:“相机史上最强大的连动测距相机”,也是徕卡相机销售史上销量最高的一款机型。而徕卡M7我们则可以看成是M6的电子化版本。徕卡M7采用电子虫豸的横走式快门、增加了光圈优先的AE曝光模式、具有快门后幕闪光功能、增加了超高速闪光功能、配备了DX代码识别系统、取景窗内可显示某些拍摄信息。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小惊喜。  随着数码相机突飞猛进地发展,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推出款款手动对焦传统相机的徕卡渐渐脱离了大部队前进的步伐。数码相机大行其道抢夺了大部分的影像器材市场。而徕卡由于精工细做居高不下的价格,也让不少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虽然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徕卡公司生产的高品质、昂贵的相机,每一个平面、按钮、接缝都一如既往的完美,但为了适应数码时代,徕卡也必须为了生存而战。  和松下合作后,徕卡借助以电子产品见长的松下电器推出了数款极具徕卡韵味的复古数码相机。我们通过比较不难发现,C-LUX1、D-LUX3、V-LUX1、DIGILUX3就是松下FX01、LX2、FZ50和松下首款单反数码相机L1的徕卡版本。不管在功能、特色还是外观设计上,徕卡都照搬了松下的机型,换上自己的全金属LOGO,就成为了徕卡全新数码相机。然而高出松下机型好几千元的价位让不少消费者不敢恭维。一个徕卡品牌LOGO就使得徕卡的数码相机和松下的数码相机有那么大的价格,想必很多消费者都不得其解,或许就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吧。  C-LUX1采用了600万像素CCD,配备了3.6倍光学变焦镜头,广角端达28mm,机身背面搭载2.5英寸LCD显示屏,是松下集广角、防抖、微距、轻薄、大屏幕于一身的FX01的徕卡版本。D-LUX3采用了16:9规格CCD,是松下推出的千万像素16:9CCD的LX2的徕卡版本。采用4倍光学变焦镜头,同样具有MAGE O.I.S.防抖功能。配合16:9CCD,机身背面的LCD也采用了2.8英寸16:9规格。给用户更大的视觉享受。  V-LUX1则由松下FZ50贴牌而来,采用千万像素CCD和12倍光学变焦徕卡镜头,具有松下特色的MAGE O.I.S.防抖功能。而DIGILUX3则来自于松下单反数码相机DMC-L1,同样是4/3系统的忠实拥护者,采用750万像素Live MOS,可以实现LCD取景,只是在外观上采用了更加接近徕卡M系列的设计。然而松下L1的售价已经让人很难高攀,徕卡DIGILUX3目前香港地区售价高达20000元的。  徕卡众望所归的M8数码版终于众星捧月般上市了,成为徕卡进军数码领域的有力武器。M8使用了APS-H画幅千万像素柯达CCD,放大倍率为1.3X。最高快门速度上,M8由原来M7的1/1000秒提升至1/8000秒,测光也多出一组非TTL式测光表,使得在与机器内的TTL测光比较后,得出更加准确的数据。M8在保证了原有的全手动设计的基础上,还保证了和1954后制造的徕卡镜头兼容性,M8的镜头接口上配备了6个感应点,只要接上同样拥有6个黑白触点的镜头,便可取得镜头型号等资料并加入EXIF信息内。应该说,徕卡M8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徕卡数码时代,不同于以往松下的贴牌设计,M8更具有徕卡独特的韵味。不过香港上市价格高达40000元港币。 补充:
Ur-Leica: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
Leica I:1925年正式生产。
螺口可换镜头的徕卡机身Leica IIIC, 1940

Leica I Schraubgewinde:1930年39毫米螺旋口,可配爱尔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镜头。
Leica II:1932年,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
Leica III:1933年,配有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
Leica IIIa:1935年,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门。
Leica IIIb:1938年
Leica IIIc/IIId:1940年
Leica If/IIf/IIIf:1952年
Leica IIIg:1957年 [编辑] 傻瓜相机系列

Z2X
C1
C2
C3
Leica Minilux 40mm
Leica Minilux Zoom
Leica CM 40mm
Leica CM Zoom [编辑] 旁轴(M)系列 M2 M6 M7

M3: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总共生产了20万台。M3是首个使用卡口的徕卡机身,其取景器放大倍数为.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M3采用杠杆而非旋钮进片。
M2:1958年―1967年,M3的缩小低价版本,其.72倍放大的取景器成为后续M系列的标准,M2没有自动复位的胶片计数器。
M1:1958年―1967年
M4:1967年
M4 MOT:1967年
M5:1971年
M4-2:1977年
M4-P:1980年―1983年
M6:1984年―1992年,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离快门测光计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
M6 TTL:1998年,支持TTL闪光,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增加。
M7:2002年,支持TTL闪光、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其顶部与M6 TTL类似。
MP:2003年,MP代表“完美的机械相机”(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与M6类似,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
M8:2006年,徕卡第一台数码化的旁轴相机。
M8.2:2008年
M9: 2009年


Leicaflex I/II:1964年―1967年,由于尼康F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带有内置的外部测光计和中央带毛玻璃的取景器。
Leicaflex SL/SL MOT:1968年,支持TTL重点区域测光。
LEICAFLEX SL2/SL2 MOT:1974年,在SL的基础上改进了机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测光计,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这促使徕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R系列。
R3:1976年,徕卡第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基于美能达XE1/7,在生产少数产品后转往莱茨在葡萄牙的工厂生产。
R3 MOT:1978年
R4/R4 MOT:1980年,基于美能达XD11,确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机的基本配置。提供了程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模式,支持点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
R4s:1982年―1985年
R5:1987年―1988年,进行了电路改进,支持TTL闪光。
R6:1988年,采用机械快门,使得仅有内置测光计需要依赖电池。
R-E:1990年
R6.2:1992年
R7:1992年
R8:1996年,脱离了美能达重新设计,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
R9:2002年
R8/R9 DMR Digital Module R : 2003年 DMR数码后背,适用于R8、R9 [编辑] 数码单反系列

S1:1998年
S2:2008年 器尺寸为30×45毫米,3700万像素,比全幅大56%[6]。 [编辑] Digilux(数码)系列

Digilux
Digilux 4.3
Digilux 1
Digilux 2
Digilux 3 [编辑] 数码便携系列

C-Lux系列 卡片式数码相机
D-Lux系列 卡片式高端数码相机
V-Lux系列 桥式跨界相机
X系列 [编辑] 徕卡镜头列表 [编辑] 螺旋口镜头 50mm f2.0 SUMMITAR

21毫米:f4 SUPER ANGULON
28毫米:f6.3 HEKTOR
35毫米:f2 SUMMICRON,f2.8 SUMMARON,f3.5 ELMAR,f3.5 SUMMARON
50毫米:f1.5 SUMMARIT,f1.5 SUMMILUX,f2 SUMMITAR,f2 SUMMAR,f2 SUMMICRON,f2.5 HEKTOR,f2.8 ELMAR,f3.5 ELMAR
65毫米:f3.5 ELMAR
73毫米:f1.9 HEKTOR
90毫米:f2 SUMMICRON,f2.8 ELMARIT,f4 ELMAR
105毫米:f6.3 ELMAR
135毫米:f4.5 HEKTOR,f4.5 ELMAR
200毫米:f4 TELYT
280毫米:f4.8 TELYT
400毫米:f5 TELYT,f5.6 TELYT
560毫米:f5.6 TELYT [编辑] M镜头

16-18-21毫米:f4 TRI-ELMAR-M ASPH
18毫米:f4 Super Elmar-M ASPH
21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24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28毫米:f2 SUMMICRON-M ASPH,f2.8 ELMARIT-M ASPH
35毫米: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50毫米:f0.95 NOCTILUX-M,f1.0 NOCTILUX-M,f1.2 NOCTILUX-M,f1.4 SUMMILUX-M,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M
28-35-50毫米:f4 TRI-ELMAR-M ASPH
75毫米:f1.4 SUMMILUX-M,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90毫米: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IT-M,f4 MACRO-ELMAR-M
135毫米:f3.4 APO-TELYT-M [编辑] R镜头

16毫米:f2.8 FISHEYE-ELMARIT-R
19毫米:f2.8 ELMARIT-R
21毫米:f4.0 SUPER-ANGULON-R
24毫米:f2.8 ELMARIT-R
28毫米:f2.8 ELMARIT-R,f2.8 PC-SUPER-ANGULON-R
35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50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60毫米:f2.8 MACRO-ELMARIT-R
80毫米:f1.4 SUMMILUX-R
90毫米:f2 SUMMICRON-R,f2.8 ELMARIT-R
100毫米:f2.8 APO-MACRO-ELMARIT-R
135毫米:f2.8 ELMARIT-R
180毫米:f2 APO-SUMMICRON-R,f2.8 APO-ELMARIT-R
280毫米:f4 APO-TELYT-R,f2.8 APO-TELYT-R MODULE
400毫米:f6.8 TELYT R,f2.8 APO-TELYT-R MODULE,f4 APO-TELYT-R MODULE
500毫米:f8.0 MR-TELYT-R
560毫米:f4 APO-TELYT-R MODULE,f5.6 APO-TELYT-R MODULE
800毫米:f5.6 APO-TELYT-R MODULE
21-35毫米:f3.5-4 VARIO ELMAR R
28-70毫米:f3.5-4.5 VARIO-ELMAR-R
28-90毫米:f2.8-4.5 VARIO ELMARIT-R
35-70毫米:f2.8 VARIO-ELMAR-R
70-180毫米:f2.8 VARIO-APO-ELMARIT-R
80-200毫米:f4 VARIO-EMLAR-R
105-280毫米:f/4.2 VARIO-ELMAR-R [编辑] D镜头(4/3系统)

14-50毫米:f2.8-3.5 VARIO-ELMARIT-D ASPH
14-50毫米:f3.8-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14-150毫米:f3.5-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25毫米:f1.4 SUMMILUX-D ASPH [编辑] S镜头

35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70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120毫米: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 CS
180毫米:f3.5 APO-TELE-ELMAR-S,f3.5 APO-TELE-ELMAR-S CS
有用 0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