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美学的成熟期是怎样走过的

更新时间:2016-10-13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转:
在电影初创时期,各国电影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94年,美国的爱迪生与助手狄克逊合作创制“电影视镜”并公开出售。这一外形笨拙、仅供一人观赏的电影放映机的问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进一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有志于此者的发明角逐。法国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和同时代人,尤其是爱迪生研制的基础上,制成了活动电影机。该机集摄影、放映、洗印于一体。卢米埃尔兄弟用这种手摇的便携式摄影机,在室内和户外摄制影片。他们的作品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售票公映,并且获得轰动国际的成功。于是,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创作的影片绝大多数是简单的生活场景实录,诸如《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帆船离港》、《婴儿的早餐》等,都属此类纪录片样式的作品。《工厂的大门》把工人下班离厂的全过程巨细无遗地呈现在银幕上,给观众以真实、亲切之感。这种纪录风格是卢米埃尔兄弟影片的一大特色。卢米埃尔兄弟偶尔也摄制少量喜剧短片,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水浇园丁》:一位高傲的胖园丁正在浇水,顽皮的小男孩用脚踩住水管,待园丁细察水管出水口时,孩童提脚,于是“水浇园丁”。该片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它的情节固然简单,但却给后来的编导以莫大的启迪――用类似的喜剧(闹剧)手法去捉弄鱼肉乡民的土豪劣绅和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将深得观众的欢心,产生极大的戏剧效果。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在法国本土获得成功之后,就着手开拓国际市场。他们派遣自己的摄影师远涉重洋、遍访各国,用摄影机捕捉有趣的场面,记录异国风光。这些影片既给无缘周游世界的观众带来了乐趣,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世界各国观众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看到的第一批影片大多数出自卢米埃尔兄弟之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今天,电影美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总的说来,电影在技术上已达到完善的地步,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在此期间电影艺术取得了作为科学刘?象的地位。在美国与欧洲等主要电影国家,电影进入了大学课堂,逐步设立了专门的系科与学院。电影学纳入了学术研究的范围,逐步设立了硕土与博士学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在实践中电影具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的总趋势影响下,电影创作出现了新动向,就中如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潮流与法国的新浪潮电影等等。电影艺术从理论上也逐渐形成不同的美学学派,在这一时期内法国巴赞与德国克拉考尔的“影象本体论”与“照相本性论” (俗称“长镜头”理论)是突出的代表。
在电影史上久已存在的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的两种创作倾向,在此时期与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和长镜头理论的形成相表里形成了电影美学的两大流派。


4. 电影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电影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电影艺术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电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从产生直至现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5~1926年,电影诞生并开始形成为一种艺术。当时的物质媒介的视听记录功能还不完备,只有黑白无声片,在拍摄的影片中体现出艺术家各自不同的美学观点。至20年代初,德、法等国先锋派运动兴起,电影艺术始有自觉的美学探索。成熟期 《第二阶段从1927~1945年,电影艺术有了重大发展。1928年有声片的出现和1936年彩色片的出现,物质媒介的视听记录功能趋于完备,通过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总结,建立了具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电影》。第三阶段从1945年至今,电影艺术臻于成熟,物质媒介视听记录功能日益精密,从总结“二战”后以及电影史上不同流派的电影创作,运用当代人文科学研究的成果,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研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电影美学流派,并且建立了不同哲学基础的电影美学体系。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电影美学的两大派流;一是蒙太奇(或称技术主义)传统,一是纪实性(或称写实主义)传统,二者的歧异源于电影同现实的关系。电影美学是电影审美意识的抽象和升华,它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电影艺术的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包括:电影艺术的审美本质的审美特征;电影艺术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及其形象描绘过程;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电影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兴替嬗变过程;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鉴赏电影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和方法等。
3. 世界电影美学的形成期
在电影初创时期,各国电影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94年,美国的爱迪生与助手狄克逊合作创制“电影视镜”并公开出售。这一外形笨拙、仅供一人观赏的电影放映机的问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进一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有志于此者的发明角逐。法国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和同时代人,尤其是爱迪生研制的基础上,制成了活动电影机。该机集摄影、放映、洗印于一体。卢米埃尔兄弟用这种手摇的便携式摄影机,在室内和户外摄制影片。他们的作品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售票公映,并且获得轰动国际的成功。于是,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创作的影片绝大多数是简单的生活场景实录,诸如《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帆船离港》、《婴儿的早餐》等,都属此类纪录片样式的作品。《工厂的大门》把工人下班离厂的全过程巨细无遗地呈现在银幕上,给观众以真实、亲切之感。这种纪录风格是卢米埃尔兄弟影片的一大特色。卢米埃尔兄弟偶尔也摄制少量喜剧短片,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水浇园丁》:一位高傲的胖园丁正在浇水,顽皮的小男孩用脚踩住水管,待园丁细察水管出水口时,孩童提脚,于是“水浇园丁”。该片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它的情节固然简单,但却给后来的编导以莫大的启迪――用类似的喜剧(闹剧)手法去捉弄鱼肉乡民的土豪劣绅和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将深得观众的欢心,产生极大的戏剧效果。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在法国本土获得成功之后,就着手开拓国际市场。他们派遣自己的摄影师远涉重洋、遍访各国,用摄影机捕捉有趣的场面,记录异国风光。这些影片既给无缘周游世界的观众带来了乐趣,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世界各国观众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看到的第一批影片大多数出自卢米埃尔兄弟之手。
5. 世界电影美学的发展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今天,电影美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总的说来,电影在技术上已达到完善的地步,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在此期间电影艺术取得了作为科学刘?象的地位。在美国与欧洲等主要电影国家,电影进入了大学课堂,逐步设立了专门的系科与学院。电影学纳入了学术研究的范围,逐步设立了硕土与博士学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在实践中电影具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的总趋势影响下,电影创作出现了新动向,就中如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潮流与法国的新浪潮电影等等。电影艺术从理论上也逐渐形成不同的美学学派,在这一时期内法国巴赞与德国克拉考尔的“影象本体论”与“照相本性论” (俗称“长镜头”理论)是突出的代表。
在电影史上久已存在的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的两种创作倾向,在此时期与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和长镜头理论的形成相表里形成了电影美学的两大流派。
有用 0 无用 0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