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注入 影像改变生活

    人类对图像有天生的兴趣,印第安人的岩画、敦煌的飞天……千百年过去,这些绝美的图像仍然能够将今天的人们带入幻想的境界。

    影像在你的生活中扮演这什么角色? 

关于回忆

    作为80年代初出生的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除了大闹天宫、米老师唐老鸭、弹玻璃珠、变形金刚的洋画、小虎队、四大天王等等以外,就是家里一大摞厚厚的相册了。

    在刚出生的头几年,照片还是黑白的,照片的边缘可能是圆角的,也有带花边的。很快的,彩色照片占据了整个相册,在照片中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共有的特点,比如说照相馆里小鹿道具、家里床上铺的花床单、搪瓷杯子……

关于小情绪——佳能400D,SX70, olympus μ2

    70年代出生的人有很多文学青年,而80年代出生的人有很多是“文艺青年”。百度上是这么解释的:广义上,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为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的状态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时代和刚毕业的那五年里(那个时候“文艺青年”这个词似乎还没有沦落为贬义词)。

    佳能400D是我拥有的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家用电器”哟,那时候真是做到了相机不离手,见什么拍什么,拍好了就赶紧修出来,第一时间分享到豆瓣上。直到现在,身边的不少好友都是在那时候结交的。     

    作为一名“文艺青年”,光有数码单反是不行的,你还要拥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装备。

胶片相机——olympus μ2

    其实最初知道这个机器,是看了电影《忠贞》,里面苏菲•玛素她手里用的就是μ-2。别看它个头小,却使用了更为强劲的35/2.8的镜头,为了更适合高水平的摄影,它甚至增加了点测光功能。μ-2的镜头质量是它赢得无数赞誉的主要原因。 

一次成像——宝利来 SX-70

    熟悉宝利来的人都应该知道SX-70的重要性,而我拥有的是这两台机器(朋友从德国带回来的二手货)。我想说,SX-70带给人的惊喜是无与伦比的。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一次成像也曾经经历里一段低潮。记得刚开始玩的时候,相纸是一盒(10张)50元。2008年2月宝利来相纸宣布全面停产,大家开始疯狂的囤积相纸,也使得当时相纸的价格一路飙升到160元/盒。那个时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没有相纸可用的恐慌。

    好消息很快就有了,2009年7月,奥地利人弗洛兰•卡普又突然宣称恢复荷兰宝丽来工厂的相纸生产,希望的火苗好像又要燃起来了。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用的相纸。

关于旅行——iPhone4S,5S

    现在,我想说相机早已经放在柜子里了,频繁使用的是我的iPhone,它的轻便、快捷、以及有众多的APP满足了我们对摄影的需求和幻想。Instagram是我最钟爱的拍照软件,基本上用手机拍的照片都是出自与它。

    我不能说影像对我的生活造成多么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它随着时间的流动,一丝丝的注入,并且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这位在豆瓣上成长起来的文艺女青年可还行,你来蜂鸟上班,你豆瓣上的小伙伴们知道吗?你按一次快门要5块钱,想当年我按一次快门才1块钱(7块一卷的柯达人像卷)就心疼的不行了。
 
© CBS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蜂鸟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10391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 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