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个3500左右的数码相机是买单电还是卡片还是长焦呢给推荐个吧~
我建议考虑单电。
从原理上来解释一下原因,我只说主要的部分。
G12是DC级别的,和GF3最大的差别是底小(也就是CCD尺寸小),CCD尺寸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主要是即使是最大光圈,景深也比较大,这样物体的清晰范围大,也就是说你即使没有对准想拍的物体,焦点偏了一些,出来画面你想拍的那个物体也是相对清晰的。所以DC很适合拍需要体现环境的到此一游。底小的缺点主要是景深太大,对于想通过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的效果无能为力(电影中常见的那种镜头效果),即使用标称大光圈的DC这方面能力也非常有限,虽然DC可以拍出背景虚化很好的微距,但是那是在很近的条件下实现的,如果要拍大头照或者半身甚至全身人像,想要这种背景很虚的就基本上不可能了。大底的主要优势就是体现在这里,也就是说如果想拍大景深的风景,可以把光圈收小,而想拍浅景深的人像或者小品特写,可以开大光圈就可以实现。所以主流的单电或者微单的主要优势就是底比DC的大,像sony的nex系列已经达到了尼康非全副单反的尺寸,这样摄影出来的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单反的程度。DC能拍的它们都能拍,DC不能拍的它们也能拍,中低端单反能拍的它们也能拍。
接下来说和单反的差别。单电和微单实际上有不少型号,所以特长各有千秋,而且进步神速,因为除了吃老本的佳能,其它大牌厂商都加入了微单或者单电的阵营,这说明它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总体来说和入门级单反的差别应该说除了操控感有点差别,其它的并无明显不同,因为它的基本原理只是在单反的基础上取消了反光板而已,然后是取景方面使用了电子取景(nex7用的也是电子取景,只是做了一个旁轴的外观而已),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时滞,同时增加了耗电,而新的单反可以选择光学取景也可以选择电子取景,所以在电力控制方面要略好,加上单电要控制体积,所以单反一般一块电池的拍摄张数要略多于单电。但是微单和单电现在进步神速,像尼康的单电对焦和拍摄速度就是很神速的,也就是说,基本上在单反上积累的技术都是可以移植到单电上去的,只是现在厂家还不打算完全使用进去而已。而且入门级单反和高端单反两者之间也有很明显的技术差距,比如售价万元左右的佳能7D和价格更高的5D2,它们的对焦系统完全不能和真正高端的1D系相比,60D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尼康厚道些,售价在15000左右的D700的对焦系统和顶级的D3系也差不多了,所以低端的单反对比单电除了操控方面更习惯并无特别的优势,实际上微单或者单电的早期用户绝大多数都是玩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资深玩家,因为他们更清楚这里面的差别,SONY新出的单反系统因为使用了半透技术目前在中低端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连拍速度方面,已经可以和顶级单反相媲美了。另外单反的镜头系统也是非常庞大的,像目前为止的佳能和尼康的单反都不能机身防抖,要防抖必须用防抖镜头,比如佳能的小白(70-200mm/2.8)是一只很有名的大光圈变焦,但是很重,将近3斤,这样手持的话一旦遇到快门相对比较低或者手晃的时候拍片成功率较低,这个镜头售价8-9000,如果要提高拍片成功率,佳能提供了防抖版本选择,小白IS和小白兔,这两者价格要提高到13000-16000了,尼康的情况类似,而另外一类超大光圈镜头比如85/1.2L或者35/1.4L或者24/1.4L售价都在上万一只,所以如果要实现一些想要的效果,镜头群也是一个庞大的开销。SONY提供了机身防抖,但是镜头群一样不便宜,像看家的大三元和135/1.8ZA也都是万元以上的价格。而且高端单反的机身体积和重量都是相对较高的,一套系统下来非专业人士完全是没有必要这样玩的。而单电正是在单反和DC之间找到了市场空隙,做出来的这样一类机器:效果和可玩性大大超过DC,接近甚至等同于(现在或者不久后局部超过或者整体超过)入门单反的性能但体积又做得更小巧,重量更轻的便携型相机。入门和中端的单电价格也处在入门单反和旗舰DC之间,旗舰单电价格也可以达到中端单反的水平。价格反映了需求和水准,如果性能很弱,那是肯定没有市场的。所以,在现在,入门单反和高端DC的市场都在被单电挤压,在将来,随着单电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入门单反也许会慢慢没落,现在的高端DC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少了,有的都是经典型号研发成本不高的升级版,比如G12,但是利润空间已经远远低于当年了,以前的旗舰DC的价格都是万元左右的,比如佳能的pro1,sony的717、828,尼康的8800,G系的价格也在数千至近万元,现在的旗舰DC超过4K市场就很小了。这直接体现了性能的差异。
数码相机发展这么多年,也不是我这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不过答案我已经写给你了,那就是预算差不多,就直接上单电好了,即使旗舰DC它的可玩性和单电也不能比。上单电的好处是如果后面有兴趣继续玩下去,只要另外购置相应的镜头就可以,如果不打算升级了,玩好套机也是很好的,入门单电现在价格已经压到了2000多这一档,比单反有价格和后期投入方面的优势。
从原理上来解释一下原因,我只说主要的部分。
G12是DC级别的,和GF3最大的差别是底小(也就是CCD尺寸小),CCD尺寸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主要是即使是最大光圈,景深也比较大,这样物体的清晰范围大,也就是说你即使没有对准想拍的物体,焦点偏了一些,出来画面你想拍的那个物体也是相对清晰的。所以DC很适合拍需要体现环境的到此一游。底小的缺点主要是景深太大,对于想通过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的效果无能为力(电影中常见的那种镜头效果),即使用标称大光圈的DC这方面能力也非常有限,虽然DC可以拍出背景虚化很好的微距,但是那是在很近的条件下实现的,如果要拍大头照或者半身甚至全身人像,想要这种背景很虚的就基本上不可能了。大底的主要优势就是体现在这里,也就是说如果想拍大景深的风景,可以把光圈收小,而想拍浅景深的人像或者小品特写,可以开大光圈就可以实现。所以主流的单电或者微单的主要优势就是底比DC的大,像sony的nex系列已经达到了尼康非全副单反的尺寸,这样摄影出来的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单反的程度。DC能拍的它们都能拍,DC不能拍的它们也能拍,中低端单反能拍的它们也能拍。
接下来说和单反的差别。单电和微单实际上有不少型号,所以特长各有千秋,而且进步神速,因为除了吃老本的佳能,其它大牌厂商都加入了微单或者单电的阵营,这说明它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总体来说和入门级单反的差别应该说除了操控感有点差别,其它的并无明显不同,因为它的基本原理只是在单反的基础上取消了反光板而已,然后是取景方面使用了电子取景(nex7用的也是电子取景,只是做了一个旁轴的外观而已),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时滞,同时增加了耗电,而新的单反可以选择光学取景也可以选择电子取景,所以在电力控制方面要略好,加上单电要控制体积,所以单反一般一块电池的拍摄张数要略多于单电。但是微单和单电现在进步神速,像尼康的单电对焦和拍摄速度就是很神速的,也就是说,基本上在单反上积累的技术都是可以移植到单电上去的,只是现在厂家还不打算完全使用进去而已。而且入门级单反和高端单反两者之间也有很明显的技术差距,比如售价万元左右的佳能7D和价格更高的5D2,它们的对焦系统完全不能和真正高端的1D系相比,60D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尼康厚道些,售价在15000左右的D700的对焦系统和顶级的D3系也差不多了,所以低端的单反对比单电除了操控方面更习惯并无特别的优势,实际上微单或者单电的早期用户绝大多数都是玩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资深玩家,因为他们更清楚这里面的差别,SONY新出的单反系统因为使用了半透技术目前在中低端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连拍速度方面,已经可以和顶级单反相媲美了。另外单反的镜头系统也是非常庞大的,像目前为止的佳能和尼康的单反都不能机身防抖,要防抖必须用防抖镜头,比如佳能的小白(70-200mm/2.8)是一只很有名的大光圈变焦,但是很重,将近3斤,这样手持的话一旦遇到快门相对比较低或者手晃的时候拍片成功率较低,这个镜头售价8-9000,如果要提高拍片成功率,佳能提供了防抖版本选择,小白IS和小白兔,这两者价格要提高到13000-16000了,尼康的情况类似,而另外一类超大光圈镜头比如85/1.2L或者35/1.4L或者24/1.4L售价都在上万一只,所以如果要实现一些想要的效果,镜头群也是一个庞大的开销。SONY提供了机身防抖,但是镜头群一样不便宜,像看家的大三元和135/1.8ZA也都是万元以上的价格。而且高端单反的机身体积和重量都是相对较高的,一套系统下来非专业人士完全是没有必要这样玩的。而单电正是在单反和DC之间找到了市场空隙,做出来的这样一类机器:效果和可玩性大大超过DC,接近甚至等同于(现在或者不久后局部超过或者整体超过)入门单反的性能但体积又做得更小巧,重量更轻的便携型相机。入门和中端的单电价格也处在入门单反和旗舰DC之间,旗舰单电价格也可以达到中端单反的水平。价格反映了需求和水准,如果性能很弱,那是肯定没有市场的。所以,在现在,入门单反和高端DC的市场都在被单电挤压,在将来,随着单电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入门单反也许会慢慢没落,现在的高端DC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少了,有的都是经典型号研发成本不高的升级版,比如G12,但是利润空间已经远远低于当年了,以前的旗舰DC的价格都是万元左右的,比如佳能的pro1,sony的717、828,尼康的8800,G系的价格也在数千至近万元,现在的旗舰DC超过4K市场就很小了。这直接体现了性能的差异。
数码相机发展这么多年,也不是我这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不过答案我已经写给你了,那就是预算差不多,就直接上单电好了,即使旗舰DC它的可玩性和单电也不能比。上单电的好处是如果后面有兴趣继续玩下去,只要另外购置相应的镜头就可以,如果不打算升级了,玩好套机也是很好的,入门单电现在价格已经压到了2000多这一档,比单反有价格和后期投入方面的优势。

热门搜索
- 2018-07-318月8号成都出发去色达,自驾游,有2个位置可以结伴
- 2018-07-31这地方热吗?莫干山不错的,下渚湖怎样热不热
- 2018-07-31儿童超过120m要买票吗
- 2018-07-31准备去大理旅游三天,从昆明出发 求大神推荐路线
- 2018-07-31从厦大学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长时间到?
- 2018-07-31问一哈从宜宾到济南,怎么走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