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气感

更新时间:2016-05-08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后来拍照拍得多了,发现自己拍的东西有的看上去很立体鲜活,有时候看上去却觉得平平淡淡,于是就又想到了“空气感”这个概念。于是上网搜了一下,在百度百科上找到空气感的解释: 空气感名词是从绘画那边来的,在绘画中指的是光线因通过空气距离及角度等造成的差异产生的变化,很大略的来说,越远的物体反差越低,细节越少,颜色越偏蓝。 以及在另一个网站找到的解释: 空气感事实上来自于绘画技巧中的空气透视,通过距离的不同,光线由于在空气中旅行时的损失和扭曲,导致了色彩慢慢的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这符合了眼睛观察的习惯,同时也带来了空气的质感。 换而言之,空气感是“通透”的反义词,空气感是一种低反差的细腻表现,通过照片上色彩的表现,大家能够理解空气的质量和前后的距离,同时引申了空间感和现场感这两个更总结性的词语。 从上面两段看出,“空气感”其实就是“空间感”,就是让画面接近人眼所看到的实际画面,体现出空间的虚实远近的概念。 摄影/Max Drukpa 决定一张照片是否有空气感,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空气通透度,即空气中微粒的多少,微粒越多越容易体现空气感——当然,如果到了大雾的程度,就过犹不及了; 2、光线,逆光、侧光会比顺光更容易表现空气感立体感; 3、背景层次,背景如果拥有丰富的层次,更能表现空气感,例如以延伸的街道作为背景,会比以一面墙更能表现空间感; 4、光圈,并不是一味的大光圈就能表现空间感,而是要根据主体而定,但拍摄近景时,也不要选择最大光圈,而是应该让景物逐渐虚化,有一个自然的过渡过程,更接近人眼有人提到最大不要超过2.8,有人则认为是3.2; 5、焦距,50MM是最符合人眼的焦段相对于全画幅。 另外,还有人认为单层镀膜的老镜头比多重镀膜的现代镜头更容易体现空气感。这一点很难下判断,但胶片摄影往往比数码更有立体感却是事实。 1、时间选择在清晨最好,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气; 2、选择具有一定纵深的场景,比如街道,树林等; 3、选择侧光或者逆光,而不是顺光是不是很熟悉?; 4、采用50MM的焦段,F3.2左右光圈拍摄 5、还可以加些前景,增强立体感
有用 0 无用 0 我要提问